海角社区国产精品伦子伦免费,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,日本中文字幕有码,青青热九免费精品视频在线

        • <acronym id="lefsy"></acronym>

          <sup id="lefsy"><thead id="lefsy"><pre id="lefsy"></pre></thead></sup>
          每日經濟新聞
          洞見

          每經網首頁 > 洞見 > 正文

          A股和MSCI指數體系將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(huán)

          每日經濟新聞 2018-05-16 22:38:34

          A股“入摩”和MSCI指數體系也形成相依互益的關系。未來A股在MSCI的成長前景更加值得期待。MSCI逐步將A股納入其指數的過程,反過來又可以成為A股不斷成熟完善的“催化劑”,二者有望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

          張敬偉

          距離A股6月1日正式納入MSCI(明晟指數)倒計時還有半個月,備受市場關注的股票納入“準名單”5月15日清晨發(fā)布。這意味著,從去年6月A股納入MSCI的消息傳出至今,相關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。5月15日發(fā)布的這份名單,是A股正式納入MSCI前最接近正式版本的“準名單”。

          MSCI是美國著名指數編制公司——明晟公司的簡稱,是一家股權、固定資產、對沖基金、股票市場指數的供應商。目前絕大多數全球性基金都將這些指數作為跟蹤標準,特別是被動型指數基金。根據MSCI估計,追蹤MSCI指數的資金總額達到3.7萬億美元。

          MSCI去年6月宣布,從2018年6月開始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(ACWI)。MSCI從2017年6月開始提供納入的模擬名單,去年9月、12月和今年3月都進行過該名單的更新。

          根據5月15日發(fā)布的公告,MSCI將分兩步將234只A股股票納入MSCI中國指數、MSCI新興市場指數等體系。第一步定于6月1日實施,納入比例為2.5%,納入完成后A股市值占MSCI中國指數、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將分別達到1.26%、0.39%;第二步將于9月實施,納入比例將提高至5%。

          MSCI當天還宣布,6月1日起,包括234只A股在內,MSCI全球基準指數將新增351只成分股,同時將剔除53只原有成分股。

          A股納入MSCI指數體系又稱“入摩”,是A股市場和全球資本市場的大事件。此番調整,對A股意義重大。按照之前中金公司的預估,或有229只A股被納入,結果高于中金公司的預期。

          A股“入摩”對A股是利好。不“入摩”意味著A股沒有被納入全球資本市場中,還是封閉的系統(tǒng)。在資本全球化的現實下,這樣的A股是不可持續(xù)的。更重要的是,這也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匹配,和中國綜合國力以及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地位不匹配。

          從MSCI指數來說,缺少A股的指數體系是不健全和有缺陷的。MSCI的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3月31日,中國經濟總量占ACWI涉及國家經濟總量的比重高達18.58%,僅次于美國的26.55%;而ACWI中國股票市值權重僅為3.65%。

          A股不“入摩”,MSCI指數體系的權威、客觀、公開性也只是相對的。畢竟,中國市場的全要素開放程度較高,A股“入摩”只會讓這一指數體系的全球化程度更高,投資參考性更強,對資本市場更具現實指導性。

          因此,從2013年A股首次入選MSCI“潛在升級市場觀察的名單”開始,雖然有過三次“入摩”闖關的敗績,但A股是愈挫愈奮,去年6月份終于第四次闖關成功。

          A股“入摩”失敗的那些年,正是A股市場強監(jiān)管、去亂象的時期。2017年A股市場開始趨于規(guī)范,A股“入摩”成功也就水到渠成。更重要的是,這期間滬港通、深港通相繼開通,A股市場通過香港和全球資本市場實現了互聯互通。雖然還只是很小的“一扇窗”,但是中國和國際資本流的渠道已經連接。最新的MSCI指數評估結果,讓234只A股納入其中。雖然這些股票的總市值只有219.69億美元,但帶來的象征意義和實質內涵不容忽視。

          就象征意義而言,A股“入摩”雖然是按照MSCI預期的比例進行,但納入股票數量還是高于中金公司預期。這意味著,MSCI對A股充滿信心。全球股市從宏觀上看是理性的資本調節(jié)體系,但從中觀和微觀上看卻是一個敏感到具有條件反射的系統(tǒng)。因此,去年6月份MSCI宣布A股“入摩”成功,拉動滬深股市高開。

          本次最新評估公布后,“入摩”的234只A股股票可能還會掀起一波新的“漲潮”。不僅A股,其他國家的股市也會因為相關政策和市場信號而發(fā)生波動。A股市場更習慣于在政策中“潮起潮落”。

          客觀而言,“入摩”對治療A股的跟風病也有一定的效果。畢竟,“入摩”后的A股將成為MSCI指數體系的一部分,其市場表現可以通過指數讓國際資本做出理性投資的選擇。這對“入摩”A股是極大考驗,對于A股市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,即在股市治理方面必須和全球資本市場對標。

          因此,“入摩”的234只A股其實代表著A股市場的形象,“入摩”也促使這些股票嚴守市場規(guī)則。唯有此,才能吸引更多的國際資金流入A股,才能讓更多的A股“入摩”,讓MSCI指數體系增加A股權重,具有更多中國特色。

          中證報援引專業(yè)人士預計,今年將有約180億美元流入A股市場,如果未來幾年A股全部納入MSCI指數,會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20%權重,屆時每年會有3000億美元流入A股市場。

          A股吸納更多國際資金自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通過更大比例的A股“入摩”,打造一個開放、規(guī)矩、權威的資本市場。股市不是投機者的天堂,更不能是投資者的地獄,股市應該成為讓實體經濟活得更好的資本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A股市場強監(jiān)管、剎妖風、罰妖股還在進行時,A股“入摩”有助于提升A股市場的正能量。

          當然,A股“入摩”和MSCI指數體系也形成相依互益的關系。未來A股在MSCI的成長前景更加值得期待。

          據新華社報道,美國金瑞基金首席投資官布倫丹·埃亨表示,MSCI逐步將A股納入其指數的過程,反過來又可以成為A股不斷成熟完善的“催化劑”,二者有望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

          事實上,自MSCI宣布將納入A股以來,A股已經對部分股票的早期國際投資者給予了較豐厚的回報。

          金瑞基金的數據顯示,該基金2014年在美設立的首只MSCI概念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(ETF),在2017年6月20日至2018年3月31日的區(qū)間回報率為18.95%,跑贏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近9%。

          (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)

          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          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
          讀者熱線:4008890008

          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
          A股 MSCI 相互促進

         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
         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